欢迎来到远景建筑! [ 请登录 ],新用户?[ 免费注册 ]

免费发布信息

热门关键词: 设计施工 砖瓦 彩画 建筑案例 园林景观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行业资讯 > 建筑保护

【南方都市报】对老房子的合理开发就是最好保护

浏览次数:1739     发布时间:2017-09-29

  

 

近日,本埠媒体报道,广州出现了专门活化利用历史建筑的公司。中国国民党澳大利亚广州支部旧址所在的泰康路84号,如今变成了一个文化气息浓厚的聚会场所,还是一个对外开放参观的古城游导赏点。而这种转变源于建筑师出身的夏祥和李永泉联合创建的公司。在广州历史建筑修缮资金不足的情况下,他们专职开展了一系列众筹项目,规模化地活化和利用历史建筑。而泰康路84号正是已公布的广州566处历史建筑中较早活化利用的一个。


作为一种具备历史、艺术和文化等多种价值于一身的实物,历史建筑的保护迫在眉睫。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,适时向社会资本开放,引入专门活化利用历史建筑的公司无疑是“放水养鱼”之举。事实上,用商业思维保护历史建筑在广东并不缺乏实践。比如,韶关市始兴县有249座客家围楼,具有不俗的历史价值、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。然而,由于长年缺乏维护,渐渐变成废墟。为保护围楼,始兴县开始了新的尝试——— —— 围楼“认养”:由有财力且对保护历史文化感兴趣者来“认养”围楼,成为古堡“堡主”,并对其进行修复和维护以及活化利用。


从“认养制”到专门成立保护活化历史建筑的公司,至少给人的感觉,是保护历史建筑的力量从散兵游勇变成了正规军。不管怎么样,历史建筑的保护活化需要经验,成立专门的开发保护公司有助于这种经验的积累,可以有效避免各种力量进入可能导致的参差不齐。


专门保护历史建筑公司的介入,其最大的好处在于撬动了社会资本的进入,但这恐怕远不是其最大的优势。要说最大的优势,还在于其可能带来的维修和养护。众所周知,任何东西离开了人,只会变得残败破旧,一旦有了人气的注入,就可以珠圆玉润起来。就此而言,专业公司的成立不仅带来了资本,更加带来了人力,这让历史建筑不再是单纯的一砖一瓦所构筑和梳理的空间,而是化为了一帧帧具体的生活场景,进而被赋予社交、人文等方面的意义。


在保护活化历史建筑的具体路径上,夏李二人公司的理念也值得推荐,即保护历史建筑的时代特色和独有价值,但根据生活生产的需要进行内部改良。以泰康路84号后座四楼的改造来说,一方面,尊重老房子。这个房子原来是什么样子,就恢复它最辉煌时期的盛况,把多余的东西拆掉。把现在保留比较好的,像地砖、窗子等装饰构件恢复起来,让它保持比较好的文化属性。另一方面,为了满足现代人生活需求,在保留这个房子的特性基础上,在每个房间还加设了独立的卫生间,选用一些极具岭南特色的地砖,尽量恢复地方性。


从上可以发现一点,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活化远不是昨日重现,远不是让历史建筑与现代人的生活完全割裂、一点也没有交集与互动。事实上,对老房子的合理开发就是最好保护。引入社会和企业的力量,这就让历史建筑的保护不仅仅成了政府一家的事,而是成了整个社会的共同事业,而引入经营等商业理念,则可以让保护历史建筑这项单纯的投钱事业,变成一个客观上可以有盈利的事业,这就可以解决保护历史建筑动力不足的问题。


值得肯定的是,过去两年间,广州为鼓励文物、历史建筑等老房子的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,相继出台《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》、《广州市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办法》、《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》,都明确“发挥文物的经济效益”、可作“旅游观光和休闲场所”、“鼓励、支持保护责任人利用历史建筑发展文化创意、旅游产业、地方文化研究,开办展馆、博物馆,开展经营活动,以及以其他形式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”、“鼓励社会资本和个人参与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”。当然,必须注意的是,历史建筑的开发只能是合理开发而不能越界。如何把握好这个度,不能单纯依靠市场力量的自觉,其需要政府厘定标准,严格监督,以防保护异化成了破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