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远景建筑! [ 请登录 ],新用户?[ 免费注册 ]

免费发布信息

热门关键词: 设计施工 砖瓦 彩画 建筑案例 园林景观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行业资讯 > 古建旅游

尤溪桂峰村|古意浓浓 梦回明清

浏览次数:916     发布时间:2018-06-14

  

 

      桂峰村隶属于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洋中镇。四周群山环抱,云雾萦绕,山清水秀,气候宜人,历史上曾被誉为“山中理窟”、“云霞仙境”。2007年5月,桂峰村被建设部、国家文物局认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。

尤溪桂峰村建筑群

      桂峰村有文字记载的历史,可追溯到唐乾宁期间。据民国《尤溪县志》载:“资寿寺,在十六都。唐乾宁四年(897)建。国朝乾隆二十七(1762)年,僧瑞光重修。”又据该寺《复兴鍠山寺田碑记》文载,明崇祯十二年(1639),该寺又进行了大规模的翻修。相传在蔡氏肇基前,已有其它几个姓氏在此安居,但只是零星小屋,构不成村庄。村中还有小地名如李厝垄、马家塘、坑里甘等,应为李姓马姓甘姓居所之命名。可惜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,详情不得而知。

      据普查得知,桂峰从唐末宋初时期,就已经有人在此居住。至南宋中后期,随着社会的逐步没落,外加金兵压境,促使中国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南移。面对内忧外患的国运,许多世家子弟便萌生避世的念头。北宋端明殿学士、书法家蔡襄之后裔九世孙蔡长,发现桂峰之地山川灵秀,可为安居之所,于南宋理宗淳祐七年(1247),便带领儿孙披荆斩棘,在今祖庙处结庐而居,故祖庙成为蔡氏在桂峰的安居肇基之地,初定村名为“岭头”。至元代初年,桂峰其它族姓或外迁或消失。而蔡氏子孙却繁衍很快,生产力也有所发展。开始大规模开荒造田,建设村庄,铺设石路,广种桂花,遂改村名为“桂岭”。

桂峰村祠堂

      桂峰地灵人杰。建筑是历史的镜子,即使是人去楼空,乃至毁为废墟遗址,也往往会把历史的影子常留在人间。蔡氏自蔡长始至今已在桂峰繁衍34代,裔孙开基发展遍及各地。承祖训以耕读传家,尤其崇文尚学,历代儒风不衰。现存明清时期的书斋有“玉泉斋”、“泮月斋”和“后门山书斋”等。墙上张贴的许多科举捷报,至今仍依稀可见。

      30几座不同建筑风格、不同年代的古建筑中,有一条则是相同的,那就是突出亦儒亦官亦商的文化品位,对后世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,影响十分巨大。据记载,明清两代中进士3名,中举人12名,中秀才412名。这些历史文化名人,为当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,也传下了崇文尚学的精神财富。解放以后,桂峰村考取中专以上的就达数百人之多。其中大学生107人,硕士7人,教授、工程师多人,真是桂峰无今古,学海有后人!

建筑微观

      石桥景区:古称石桥皓月,是桂峰村最繁华的区域。村中有一小溪穿村而过,依山伴水构筑酒肆、旅馆、商店,蜿蜒布局在小溪两旁,雕梁飞檐,古色古香,虽有一些破败,但仿佛可见当时此地的繁华景象。石砌古道与小桥流水相映成趣;酒肆茶楼和旅馆商店鳞次栉比。再辅以石碑镌刻,明清时代的繁华街区跃然眼前。四季桂花芳香四溢,阵阵沁入心脾,人们一踏入景区,就感觉到一股浓郁的文化氛围扑面而至,使人禁不住生出欲探桂峰深幽之念。

      石建街区曲巷通幽:桂峰村的一个显著特点,就是有路皆石,曲巷通幽。因为桂峰地势崎岖,各座建筑之间的距离相对窄小,故而要用大量的石材构筑护坡,诸如后门山厝的护坡多达14层、高达余30米,这样就形成了各条曲径通幽的小巷。为便于行走,又在各小巷的路面铺上石板条,形成独特的街区路面。因每座房屋构建工程浩大,新建扩建相当困难,为保留街区的传统风貌,奠定了基础。

古村民居

      蔡氏子孙在这里经过几个世纪的辛勤耕耘、创造文明,使桂峰成为方圆几百里之内的名门望族。整个村落的建筑风格,均依山就势分布于村中的三面山坡上。层层迭迭,错落有致。村中小桥流水,曲巷通幽,真可谓旋踵即景、移步换天。漫步村中,宛如涉足于一片梦中仙境。来此的人都不禁惊叹:“厝厝均有文化,满街都是历史”。

      交通提示:桂峰村位于尤溪县洋中镇东北部,距福银高速公路洋中互通口仅12公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