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远景建筑! [ 请登录 ],新用户?[ 免费注册 ]

免费发布信息

热门关键词: 设计施工 砖瓦 彩画 建筑案例 园林景观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建筑图 >  >

古蔺县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纪念地

浏览次数:1664     发布时间:2016-06-16

  

 

太平镇位于泸州市古蔺县东北部,地处川黔交界重地,自然资源丰富,古蔺河与赤水河汇合处,全境东南高、西北低,向太平渡倾斜,属深丘河谷地貌,水资源充沛,水陆交通便捷,古风悠然,太平依山傍水,街道呈阶梯分布,很早以来就是川黔商旅聚散之地,素有“小山城”之称,是四川省八大名镇之一。

历史文化名镇   红色记忆处处留
川南赤水河南岸,有一个自古以来十分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地——太平古镇。
太平镇隶属四川古蔺县,与贵州习水市醒民乡一桥相通。这里,自古以来就是商贾聚散的古渡口,境内房屋依山傍水,层层叠叠,素有“小重庆”之美称。
古蔺县地方志介绍,战国至先秦时期,太平古镇属古习国部落和夜郎国,人们将太平镇叫“落洪口”。蜀汉时诸葛亮南征,曾在这一代出兵布阵。明代以后,来自江西陇南县太平堡的商人朱复桐,为纪念先辈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讲学传道,将“落洪口”更名为“鹿平场”。后来,朱氏后裔为了怀念家乡的“太平堡”,又将其易名为“太平渡”,沿用至今。
依山而建的太平镇,俯视着一处多少有点苍凉的码头,码头上青石依旧,而刻在青石上的印痕却被岁月的流水冲洗得圆润柔滑。这个码头,就是著名的太平渡,也叫红军渡。
上世纪三十年代初,小小太平渡,不经意改写了中国命运的历史: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,毛泽东、周恩来、朱德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和黔川地方军的追堵,在川黔滇三省边界四渡赤水,红军第二、第四次渡赤水时,就是从古蔺县太平渡过河的。
太平老街,因当年红军长征驻扎而得名“长征街”。沿石阶往山上走,许多铺面的门楣上都会见到一块块醒目的标识,如“兵工厂”、“红军炊事班”、“女红军住所”等。
……
古蔺县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纪念地——项目背景
太平镇地处云、贵、川三省结合部,其文化特征体现了地区与民族特色的大融合,古蔺花灯已成功申报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太平红色文化也是相当浓厚, “四渡赤水”战役就在此地发生,建成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纪念碑、陈列馆,2007年,太平镇获得“全国历史文化名镇”称号。
项目位于赤水河边,风景优美,人文历史条件优越,但夏季河流汛期或许是影响景观打造重要的因素,而且河堤和游道做过硬化,部分游道没有栏杆设置,有安全隐患。建筑样式与整体差别较大,高差也很大,可能对景观游道的贯通有制约因素。
古蔺县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纪念地——设计理念
我们根据“五大原则”进行项目整体设计。一是生态性原则:在设计中应充分体现生态保护这一的原则,以丰富多彩的植物群落,山水交融的绿地构架,创建一流的生态环境。二是先进性原则:总体设计应有时代感,与时代相衔接,体现出现代红色旅游区的风格和特点。三是利用性原则:对于项目区域内现有的建筑,特别是与景观不矛盾的建筑,应加以利用。
四是发展性原则:设计应为河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。五是经济性原则:项目区域内各类设施应体现经济性,为其今后良性发展打下基础。
另外红色文化是太平镇的一张文化名片,我们通过对红色文化、盐帮文化和民族文化三种文化题材浓缩与提炼,使之反映到具体的景观场景及景观元素中,使景观具有情感、富有想象空间。
远景专家浅谈古蔺县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纪念地
太平古镇历史悠久,房屋多为清代所建 ,因地势陡峭,多依山形走势,产生了吊脚楼这种特殊的建筑方式,这种建筑风格,采用传统干栏式建筑技法,以求充分利用空间。大多数院落古朴传统、宽敞清净,极具典型的川南民居风格,保留了精湛的台、吊、挑、棱、拱技艺等传统的建筑技术。
红军食堂融合了川南民居和近代建筑的特点,是近代川南民居的代表。红色之路入口广场作为古镇的核心,陈列馆和游客中心以传统川南建筑特点为模板,加以近代中式元素,既能更好的融合进古镇的氛围中,又体现了抗战时期的建筑风格,通过建筑表达历史长河的进步。整个太平古镇的风貌改造都以川南建筑风格元素为主,整个古镇建筑群风格力求统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