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远景建筑! [ 请登录 ],新用户?[ 免费注册 ]

免费发布信息

热门关键词: 设计施工 砖瓦 彩画 建筑案例 园林景观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行业资讯 > 古建研究

彰显特色风貌 塑造宜居家园

浏览次数:1153     发布时间:2017-03-29

  

   彰显特色风貌 塑造宜居家园
  ——江苏省域尺度的城乡空间特色塑造
  按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“发展有历史记忆、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美丽城镇,不能千城一面、万楼一貌”的要求,围绕城乡空间特色发展,近年来,江苏进行了系列探索,致力于通过城市规划、建筑和园林“三位一体”的联动推进,保护和彰显城市和区域的空间特色。在此基础上,江苏以编制《江苏省城乡空间特色战略规划》为抓手,提出将省域空间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规划。
  由“小”到“大”的“江苏特色”探索路径
  ■人居愿景:可持续人居家园“HOME”的目标
  2008年,联合国人居署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在江苏南京召开,其间江苏明确提出了建设21世纪可持续人居家园“HOME”的目标愿景。这里所指的“HOME”既是英文的家园,也是社会和谐(Harmony)、经济繁荣(Opulence)、文化多元(Multi-culture)、生态友好(Eco-environment)首字母的组合。这一愿景,既传承了江苏文化传统中的人居价值观,也融合了生态文明时代的新内涵,体现了当代江苏建设美好家园的人居理想。
  ■城市实践:规划、建筑、园林“三位一体”的联动塑造
  城市空间和其中的建筑、风景园林,既是城市特色和文化精神的外在体现,也是人居环境品质内涵的重要表达。按照这一理念,近年来江苏通过城市规划、建筑、园林3个一级学科的联动研究,并从影响城市空间品质的3个关键方面——空间特色、建筑文化和风景园林艺术入手,“三位一体”联动推进实践,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,鼓励创新和提升,旨在彰显城市空间特色、创造时代建筑精品、营建宜人景观环境。
  在鼓励建筑和园林传承、发展和创新的同时,江苏率先全面推进城市空间特色体系规划编制,从设区市开始,逐步推广至所有县以上城市。江苏要求各地通过城市空间特色体系规划的编制,找准城市特色定位,明确特色发展方向,系统挖掘、梳理、整合和彰显城市各类自然、历史和当代建造特色景观资源,把它们“找出来、保下来、连起来、亮出来”;以绿道、蓝道、慢行步道、特色街道串联、整合空间资源点和特色意图区,通过精心规划设计、整体艺术创造“织起来”,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特色空间体系;通过人性化的城市设计,优化空间环境,丰富文化功能,形成集中展示空间特色和文化魅力的公共空间网络体系,成为破解“千城一面、万楼一貌”的关键载体。
  ■区域实践:区域绿道风景路的规划和实施
  在实施城市空间特色体系规划的基础上,江苏推动空间特色彰显和塑造的规划实践向区域延伸,近年来先后组织编制了环太湖、大运河、古黄河、沿长江等区域绿道风景路规划,在更大的尺度上搭建江苏重要特色空间的规划保护框架,并致力推动实施。
  2011年,江苏省会同浙江省联合编制了全国第一个跨省域的绿道风景路规划——环太湖风景路规划。规划构建了纵深的环湖生态湿地廊道,助推太湖水环境改善,以环湖绿道、亲水步道、慢行自行车道串联沿线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。同时构建“一环多射”的区域绿道风景路体系,进一步联系周边197个自然景观和849个人文景观。2012年,江苏、浙江两省政府联合举办“环太湖风景路规划实施启动仪式”,通过推动跨省合作,联动修复生态基底,提升环境质量,完善游憩和配套设施,在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提升人居环境质量、传承江南水乡文化、推动地区发展转型。如今,环太湖国际马拉松赛、自行车赛已成为广受市民、健身者、体育爱好者和游客喜爱的运动和文化品牌。
  ■省域实践:《江苏省城乡空间特色战略规划》
  2016年10月,《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》下发,其中,“致力打造发展充满活力、环境美丽宜居、文化富有特色、社会和谐文明的现代化城市”的人居愿景,已经成为全省未来发展的共识目标。为推动目标的实现,江苏在总结城市实践和区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,进一步探索创新,以编制《江苏省城乡空间特色战略规划》为抓手,将省域作为一个整体空间进行系统规划。从大地景观的角度,整合山水、田园、人居等综合要素,以保护乡愁、显山露水、营造特色、凸显地域文化、建设美好人居为目标,在对全省城乡空间特色基因分析的基础上,明确了基于不同本底特色的省域特色风貌塑造的分区指引;在对全省重要特色资源分布详细分析的基础上,构建了省域重点特色空间体系,旨在通过有序的保护和管控,进一步强化并塑造江苏大地景观和人居环境诗意共融的美丽图景。于 春
  “划”出省域空间特色蓝图
  为推动《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》“致力打造发展充满活力、环境美丽宜居、文化富有特色、社会和谐文明的现代化城市”目标的实现,推动国务院批准的《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(2015~2030)》的深化实施,江苏省组织编制了《江苏省城乡空间特色战略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,从塑造大地景观、彰显历史文化、保护生态基底、建设美好人居、凸显空间特色角度,在深入分析省域空间特色及认知的基础上,构建了全省空间特色结构体系,明确了省域特色风貌塑造重点特色空间的管控要求,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城市特色塑造、镇村特色发展以及联动塑造当代城乡魅力特色区的行动指引。
  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表示:“省域尺度的城乡空间特色战略规划是城市设计向区域尺度的拓展,是新型城镇化时期中国特色的景观建筑学、大地景观建筑学在中国的创新实践。江苏的探索旨在在保护自然山水、推动生态修复、传承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,联动规划建设当代美丽城乡,为人民群众建设更加美丽宜居、更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人居环境,体现城乡间的各美其美、美美与共。”
  “面”上引导——省域特色风貌塑造的分区指引
  在深入分析全省自然景观本底、历史文化特色的基础上,基于江苏自然的多样性、文化的丰富性,结合未来城镇化推进的空间差别化要求,《规划》提出,不能简单用一个特色、一种范式、一种要求来引导江苏空间特色的塑造,而是要综合考量江苏地域特色的自然地理分区、亚文化分区和城镇化空间发展格局的不同要求,并兼顾传统文化根基和未来发展,通过更加精细的分区引导塑造,使得江苏空间特色的表达更加精准、丰富、立体。
  综合上述因素,《规划》将江苏城乡空间特色按照8个不同的风貌分区进行塑造引导。其中以“开敞区域”为特征的4个风貌区分别是:以太湖为代表性景观的江南水乡田园特色风貌区,以宜溧金丘陵山区为代表性景观的江南丘陵田园特色风貌区,以里下河水乡湿地为代表性景观的里下河水乡田园特色风貌区,以洪泽湖和黄淮平原为代表性景观的黄淮平原田园特色风貌区;以“紧凑城镇”为特征的4 个风貌区分别是:丘陵地形、大江风貌和现代都市景观交织的沿江丘陵都市特色风貌区,长江下游沿江平原和现代都市景观交织的沿江平原都市特色风貌区,滨海滩涂湿地和现代城市景观交织的滨海生态城市特色风貌区,沿欧亚大陆桥低山丘陵和城镇景观交织的徐海丘陵城市特色风貌区。
  《规划》在分析区域空间特色意象基础上,对各特色风貌区的城乡格局、空间特色和建筑风格进行引导。
  “点线”结合——省域重点特色空间的保护管控
  根据对省域内重要城乡聚落特色资源、自然地景特色资源、人文活动特色资源和传统产业特色资源的分布格局分析,结合对江苏最典型特色的公众认知,《规划》提出构建“8廊12片”的省域重要特色空间体系,以确保最具江苏特色价值的地区可以通过保护管控实现特色发展。
  根据重点特色资源的不同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,划定的江南丘陵特色风貌片、高邮湖特色风貌片、微山湖特色风貌片等12个重点特色风貌片分别代表了最具典型意义的江苏大地特色景观,既构成江苏重要的生态基底,也是人们认知江苏、吟诵江苏、热爱江苏的重要空间载体。对于重点特色风貌片的规划要求包括生态环境保育、景观风貌塑造、文化特色彰显、公共服务配套和特色产业发展5个方面的综合管控。
  重点特色景观廊道是省域重点特色空间体系的串联骨架。从彰显国家级干线廊道的江苏特色与风采、串联省域景观资源密集地区、带动省域绿色发展等方面综合考量,规划形成了“四横四纵”8条“沿江、沿河、沿海、沿重要交通走廊”的省域特色景观廊道。
  据介绍,“四横”包括了新大陆桥特色景观廊道、古黄河—淮河特色景观廊道、新通扬运河特色景观廊道及沿江特色景观廊道。“四纵”则包括了大运河特色景观廊道、沿海特色景观廊道、通榆运河特色景观廊道及宁杭特色景观廊道。对特色景观廊道的规划要求包括:联系特色空间、形成整体网络效应;构建贯通绿道,多种交通方式联系;彰显多元文化、丰富特色文化内涵;完善配套服务、改善特色空间认知;带动绿色产业、提高协同发展水平。
  “通过特色景观廊道,绿道风景路和文化旅游线路等将12个重点特色风貌片串联起来,既是市民和游客认知江苏特色的重要景观廊道,也是生物多样性的载体和动物自由迁徙的走廊。”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规划处处长施嘉泓说。
  特色塑造——联动塑造当代城乡魅力特色区
  “江苏特色表达”不仅仅局限于构建全省的特色风貌格局和重点特色空间体系,还应重点引导地方创新实践,规划建设当代城乡魅力特色空间。
  为了推动城乡空间特色的当代塑造,《规划》在分别对城市特色塑造和镇村特色发展提出针对性要求的基础上,还以特色城镇、美丽乡村建设和特色景观资源联动发展为切入点,打破城乡边界,在城乡之间优选空间完整度、资源集中度、要素复合度高以及景观可塑性强的48处地区,包括“牛首烟岚——南京牛首山魅力特色区”、“佛光灵山——无锡灵山半岛魅力特色区”、“紫薇悬湖——徐州吕梁山魅力特色区”等,整合山水、文化、地景、人居、田园、产业等综合要素,通过规划引导、建设示范、精心培育、联动塑造,形成展现诗情画意的人居新空间和百姓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。通过“自上而下”示范引导和“自下而上”培育塑造,逐步放大省级魅力特色空间的示范效应。
  据了解,当代城乡魅力特色区是指在已有成熟的魅力特色空间以外,选取空间连续完整的地域,包含特色城镇、传统村落、美丽宜居村庄、特色山水、特色农业景观,以及风景名胜、历史文化、特色旅游等综合要素资源,通过精心规划设计、精致建设实施、精细管理维护而形成综合展示美丽城乡大地景观、文化特色、宜居环境和绿色发展的地区。特色区的塑造对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,提升城乡空间品质,助推生产、生活、消费方式转型具有重要意义,是江苏适应经济新常态和落实新型城镇化推进要求的战略选择。
  为有序推动省级魅力特色示范区建设,《规划》提出起步阶段应从物质环境改善、城乡环境面貌塑造、公共服务改善入手,中期阶段要通过塑造地理标识品牌、丰富衍生产品品牌来提高认知度,后期阶段致力推动形成生态资源、绿色产业、个性文化、公共服务、人居环境相互支持、融合发展的良性运转生态系统,成为带动当地传统经典产业和创新经济、休闲旅游、健康养老、绿色产品等新型业态发展的空间载体,成为推动“生态文明、绿色发展、文化传承、品质提升、产业转型”一体化建设的创新动力,成为美丽中国当代规划建设实践的江苏范例。
  王璇 方芳